近日在网络上瞧见这样一个疑问:“为何周边部分国家实行强制服兵役制度,然而中国却并未如此?”其中充斥着形形色色带有调侃意味的答复。
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得契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才行。就拿韩国来说吧,韩国会实行强制服兵役这一政策,主要原因在于其北边的邻邦所带来的压力着实不小。而且韩国自身的人口数量并不算多,在这种情况下,为了能够有效增强抵御方面的力量,于是便采取了全民皆需服兵役的举措。
然而在中国,情况却有所不同。中国周边并不存在那种军事实力极为强大,且对我们抱有不友好态度,甚至能让我们时刻感觉如坐针毡的国家。在这样的周边环境下,如果还保持着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员规模,那么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而言,不但不会起到推动作用,反而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。
诚然,尽管当下我们不存在与之对应的相关政策,不过在历史长河之中,我国也曾经历过全民皆兵的特定时期。在那个时候,存在着这样一群身份颇为特殊的战士,他们便是民兵。“七亿人民七亿兵,万里江山万里营”,这句响亮的口号,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的。
在那个特定的时期,中国民间所蕴含的军事力量着实令人惊叹不已。就连医院这样的地方都能够组建起高射炮部队,由此可见一斑。而且,基本上平均到每个县,都有着好几万人是能够随时投身到战斗当中去的。就拿中央去做相关调查时所发现的情况来说吧,在山东的沂水县,那可是有着多达19个民兵师,这些民兵师下面又包含了两千多个民兵连,总人数竟然达到了24.2万人之多。这庞大的人数规模,相较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正规军而言,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。
那么,当年中国为何会存在数量如此之多的民兵?
自成功开辟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起,我党便对民兵武装力量予以了高度重视。在土地革命那段波澜壮阔的时期当中,除了有着英勇善战的主力部队红军之外,党组织还在各个根据地积极组建起了诸多类似赤卫队、少年先锋队、儿童团这样的队伍,而实际上,它们都可看作是民兵组织的不同形式。
他们会接受相应的军事训练,待时机恰当之时便加入红军队伍,以此来确保兵源的储备。也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样一批民兵,所以每逢扩红之际,主力部队的兵力才能够实现极为迅速的增长。
在抗日战争那个特殊时期,八路军与新四军都在大力发展民兵队伍。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县大队、区小队这类规模相对较小的武装力量,实际上也都归属于民兵范畴。在长达八年的抗战岁月里,我党在这方面的工作完成得极为出色,成功组织起了数量多达300多万的民兵队伍。
这些民兵可不光要在作战时进行配合,平日里还肩负着为主力提供后勤保障的重要任务。要知道,革命最终能够取得胜利,他们所做出的贡献那是绝对不容忽视的。
在解放战争阶段,民兵所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,其数量也更为庞大。就拿那场声名远扬的淮海战役来说吧,乍一看,似乎是我方仅仅出动了60万兵力去对抗国民党军的80万之众。可实际上,在这背后,有着多达500万的群众以及民兵在默默贡献着力量。此前,陈毅元帅就曾明确指出,这场战役的胜利那可是“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”。
在解放海南之际,四野的众多官兵大多来自北方,会游泳的人寥寥无几,至于渡海作战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。彼时,广东沿海地区迅速行动起来,精心组织了多达1.3万既会游泳又具备航海经验的民兵,赶忙前往协助四野进行相关训练。正是这一有力举措,为海南战役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支持与助力。
在1950年到1953年这段时间里,展开了一场至关重要的剿匪斗争。当时,有多达数百万的民兵积极行动起来,全力协助解放军开展相关行动。在他们的有力配合下,成功消灭了数量多达36万的土匪以及特务,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安全不受侵害。而几乎就在同一时期,抗美援朝战争也在激烈进行着。在这场伟大的战争背后,同样有着广大民兵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多达140余万的民兵在后方承担起了保障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的重要任务,为志愿军在前线英勇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支持。
这一群极为特殊的战士啊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未曾留下自己的姓名。然而,即便如此,我们也绝不能忘却,在历史的长河之中,曾存在着这样一个无比伟大的群体!
1954年的时候,剿匪斗争已然胜利落下帷幕,与此同时,朝鲜半岛那边也成功签订了停战协议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,中国国内与国际的形势都呈现出好转的态势。而就在这段时间里,民兵相关的内容在一些刊物上面所出现的频次,开始逐渐变得低了下来。
一直到1958年的时候,中苏两国之间由于“长波电台”以及“联合舰队”这两件事出现了隔阂,而与此同时,在台海地区,美蒋双方竟又再度频繁地挑起各种事端,如此一来,我国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。在这般严峻的形势之下,对于中国而言,强化自身的军事力量已然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。毕竟,只有自身的实力足够强大,就如同拳头足够坚硬一般,别的势力才不敢轻易地来挑衅、来侵犯!
1958年9月29日,毛主席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形明确指出:我们不能仅仅拥有实力强劲的正规军,还应当大力兴办民兵师,借助民兵组织这种形式来达成全民皆兵的状态。如此一来,当面临帝国主义妄图侵略我们之际,便能让他们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,使其难以向前推进分毫!
与此同时,还发出了这样的号召:“各省要着手制造轻武器,像步枪得造起来,机关枪也不能落下,手榴弹得安排生产,还有小型迫击炮以及轻迫击炮,都要进行制造。”
就这样,在全国各个地方,大力组建民兵武装的行动纷纷展开。虽说这并非是强制要求服兵役的情况,可那场面着实是颇为壮观,甚至让人感觉有些震撼。民众们对此展现出了极为高涨的热情,在村级、街道级层面,一支支民兵队伍迅速被拉起;而政府单位、科研单位这边,也纷纷热火朝天地搞起了相关训练活动。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居然有医院都组建起了高射炮部队、装甲兵部队。
在1959年的时候,位于革命老区的沂蒙山区里,沂水县可是组建起了颇为壮观的民兵队伍。当时一共组建了19个民兵师,还有212个民兵营,就连民兵连都多达两千多个,这所有的民兵加起来,数量达到了24.2万之众。我特意去查阅了一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,发现如今沂水县的人口大约是97万左右。很显然,在1959年的时候,沂水县的人口肯定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。这么一算的话,在那个时候,差不多全县每三个人当中,就有一个人成为了民兵队伍中的一员,这规模着实是不小。
沂水县这般的状况绝非孤例,差不多各个县都存在十来个民兵师的情况。回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,彼时中苏之间不仅展开了激烈的论战,而且还出现了边境摩擦的状况,双方的关系由此彻底走向恶化。
在我们国家的近旁,存在着一个军事实力颇为强劲的邻国,这般情形之下,每一位中国人内心深处仿佛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,那种感觉犹如芒刺扎在背上,着实不好受。也正因如此,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时期里,便有人激昂地喊出了“七亿人民七亿兵,万里江山万里营”这样极具气势的口号。在这一口号的鼓舞之下,诸多孩子以及妇女们纷纷行动起来,积极投身到军事训练当中去了。
在历史上,苏联曾有过对中国进行核讹诈这般恶劣的行径,甚至妄图针对中国领土实施所谓的“外科手术式核打击”。在当时的情形下,若单纯依靠正规部队以及先进武器去和苏联进行正面的对抗比拼,中国确实在军事装备等诸多方面存在差距,难以与之抗衡。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,毛主席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智慧,提出了一个极具胆识且破釜沉舟的战术,那便是:既然你企图以极端手段毁灭我,那我就干脆和你换家,以一种非常规却又能打乱对方部署的策略来应对这一巨大危机。
具体的作战安排是这样的,当苏联实施了第一轮核打击之后,那些有幸存活下来的民众以及军队将会立刻展开全面的反攻行动,目标直指苏联本土并发起进攻。
遭受核武器轰炸过的土地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,都是不适宜生命存活的。倘若他们真的动用了这一狠辣手段,那显然就是存了不让中国人有活路的心思。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般田地,那么在经受了首轮大规模毁灭打击之后,我们就应当集结所有幸存下来的力量,径直朝着敌人的领土发起进攻。毕竟,苏联总不至于对自己的国土也动用核武器吧?
此战术所图者乃是威慑之效,想必没人乐意瞧见这般情形真切上演。若欲强化这威慑之力,非得达成全民皆兵的态势不可。哪怕敌方的武器何等强大,终究会有人存活下来,而那些幸存之人只要懂得操持枪支,便依然具备战斗之力!正是由于主席洞察到了这关键之处,方才大力倡导发展民兵队伍。
在那个时期,民兵们对于枪械的运用可谓是相当娴熟。他们需要按照规定定期参与相关的军事训练活动,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枪械方面,像迫击炮、高射炮这类武器的操作技能,他们也是要认真学习掌握的。如此一来,一旦有需要,他们便能够随时奔赴战场,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演变,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,我国所面临的军事压力相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减轻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民兵队伍的规模也随之逐渐缩小了。然而,我们可不能就此忘却这个曾经默默奉献的群体。要知道,在过去的岁月里,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为国家的稳定以及国防安全贡献出了极为重要的力量,他们的功绩是不容小觑的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。
如今想必你已然明白中国不实行强制服兵役的缘由了吧?
